化生的交叉,赋予研究全新可能
化生的交叉,赋予研究全新可能
上海师范大学 胡闻轩
这是我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发的朋友圈的截图。回首这段北大化学生物学之旅,真的非常震撼,收获良多。
图1:我在朋友圈发的活动总结
“生化不分家”是高中时期老师们就开始念叨的一句名言。可是生物与化学之间的联系,不论是高中时期侧重点不同的生物、化学两门学科,还是大一学习的有机无机,大二学习的生物化学这些专业课,他们似乎都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生物背景的我也由衷的好奇,两者的交叉之下到底是什么?
当火车轰轰隆隆来到北京,当我真正走到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新中国的最高学府门前,我期待在这里找到答案。
而确实,在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举办的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举办的化学生物学暑期培训班,我找到了这些问题的一些线索,并看见了这些问题的未来。
在北大的这几天,我不仅感受到了早已在坊间流传已久的,北大自由的学术氛围,勤奋的学习态度。这里的食堂真的能够碰见一众大佬,这里的教室真的为了学生整日开放。更重要的,在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我见到了各个方向的PI们真诚、没有架子的报告,这或许就是大学、是学术本来该有的样子。从荧光探针,化学脱笼反应到前药核药的设计开发与临床推进,老师们会用很多通俗易懂的例子,以幽默、轻松的方式为我们讲解科学前沿的知识。
图2:雷晓光老师讲解蛋白质的计算模型
从一开始老师们对于本次活动的组织,到老师们愿意根据本科生的水平精心设计课程,分享自己的研究,到后续生动有趣的课后交流,PI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们这些对各大领域没有如此了解的萌新们都能够听懂一二。也印证了我曾经在某次讲座中听到的那句话“科学本质上是有趣的,简单的。如果研究的内容不能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话说出来,那应该是理解还不到位”。
图3:陈鹏老师课后与同学们热情交流
在参观环节,我更是领略到了北京大学在生命科学领域强大的学科建设,我们见识到了多个型号的冷冻电镜,设备先进、齐全的分析测试中心等价值几个亿,且其中某些或许全世界只有几台的大家伙。
图4:同学们参观冷冻电镜平台
在北大叉院,在共和国的最高学府,在交叉学科建设的高地,在真正的世界科技最前沿,我见识到了这里的课题组真的有能力面向人民健康,以解决困扰人类健康的重大难题为导向,将研究成果推进到临床,推进到落地。这离不开课题组的强强合作,离不开学科交叉为科技进步赋予的强大动能。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认识到,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作为我国跨学科研究的试验田,具有取得原创性重大成果,真正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使命。而化学生物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学科,具有以化学方法推动生物学研究工具、认知水平、治疗对策进步的责任。未来,我也会无比希望投身于这场伟大事业与使命之中。
回首这次短暂而充实的培训,与如此多优秀的PI与同学们的交流,不仅让去认识到了当前的不足,以及我们以后能做什么,想做什么,我们费尽心思啃下的一系列基础课程未来将服务于什么。更让我明白了科学要立足于生产生活,最终也要服务于生产生活,也更让我懂得了我们国家需要什么,我们民族需要什么,我们的科学研究需要什么。这些问题等着北大来答,等着交叉学科来答,等着我们青年人来答!
化学与生物学的相遇,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给了生物学全新的发展空间。我与北大的相遇,让我见到了最前沿的学科进展与突破,给了我无限的憧憬与向往。还望以后有机会与北大再续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