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23年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大方面)“神经与认知暑期培训班”成功举办

2023-09-27 14:11:43 admin 240

2023“神经与认知暑期培训班”成功举办


      2023年7月31日-8月5日,由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CLS)、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CIBR)和北京大学IDG/戈文脑科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2023“神经与认知暑期班”成功举办。

本届“神经与认知暑期培训班”汇集了来自国内外近50所高校的93名学生。他们的专业背景各不相同,但都怀着对神经科学的强烈兴趣和热情,与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CIBR的老师助教们齐聚一堂,完成了这次丰富而难忘的神经科学探索之旅。

本次培训班不仅邀请了众多专家学者分享神经科学各个领域的最前沿的问题、方法和成果,还安排了实验室参观、Journal Club展示和讨论、师生晚餐会等一系列丰富而精彩的活动。

暑期培训班的第一天,于翔老师主持了开幕仪式同出席的饶毅、易老师一起,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饶毅老师为大家致开幕辞,他用热情而风趣的语言向大家传达了神经科学的魅力及发展前景,号召大家投身神经科学的研究和工作当中。接下来的几天里,于翔、罗冬根、赵昕宇、陈广、梁希同、肖百龙、郜磊、吉妮、周牧、李健、白凌、李毓龙、贾怡昌共13位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讲解了神经发育、昼夜节律机制、虚拟现实技术、运动控制、头足类动物的变色机制、触觉感知、神经电极、动物导航行为、神经环路、奖赏学习、内部感知觉、分子探针、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最前沿的科学进展,为大家开启了为期6天的“探索大脑”之

8月1日-3日的下午,助教带领各组同学参观了北京大学李毓龙、苗成林、于佳宁、唐世明实验室,CIBR郜磊、戈平、张垒、龚蓉、李实验室,清华大学郭增才、李坤、易、米达、时松海、姚骏、贾怡昌实验室,深入了解老师们的研究方向、所用的实验设备和技术大家开阔了视野,学习了新知识,也逐步了解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8月4日下午,是“暑期培训班”的一个重要环节——小组文献汇报Journal Club。主讲人从老师变为来自9个小组的同学代表,分别进行文献展示和讨论。每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分享的英文文献,经过4个夜晚紧锣密鼓的讨论和准备,制作好PPT并在台上进行presentation,同时还要接受来自评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每组同学的表现都十分出色,讲解层层递进、有条有理;面对提问从容不迫,沉着应对;组员之间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充分展现了优秀的文献阅读和讲解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得到了老师们的赞赏和鼓励。

在最后一天8月5日的下午的结业仪式上,出席典礼的李毓龙、贾怡昌、赵昕宇、陈广、龚蓉老师为在本次培训班中表现出色的小组和同学颁发了奖励和结业证书,送上了美好的祝愿。之后,李毓龙老师主持了大家喜闻乐见的“PI面对面”环节由同学们向老师提出自己关于科研和工作的疑问老师们结合自身经历解答了大家的困惑,风趣幽默,又不失严谨专业

图片关键词

北大吕志和楼内全员合照

      最后,李毓龙、贾怡昌、赵昕宇、陈广、龚蓉、李健老师和同学们来到勺园西餐厅参加晚餐会。大家不仅享用了美味的自助餐,还获得了和老师面对面亲切交谈的机会。大家畅所欲言,老师们也都热情解答,知无不言。

短短的6天培训,大家收获了新知识、新朋友,接触了神经科学最前沿的问题和研究进展,度过了难忘的时光。下面,让我们看看几位同学代表分享的关于本次培训班的体验和收获吧。


学生感言

首都医科大学 宋英杰

      2023年7月的最后一天,雨淅淅沥沥,撑一把伞走着,“本次导航结束”,我到达了目的地——北京大学金光生命科学大楼,门外已经有很多把伞,伞骨的水珠缓缓滴下。

我满怀期待,坐在第二排,离讲台很近。

      开幕式伊始,我第一次见到饶老师,他发言犀利很有个性。每一场报告,老师们都热情洋溢,带着神经科学的知识而来,从孤独症到VR,从动物行为到人类疾病……

报告结束,话筒在同学们之间不停轮转,提问声不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家都因此而来。

      这几日,收获颇丰。我学到了神经生物学更多更细的领域,了解到了每个老师的研究方向,参观了北大、北脑和清华部分老师的实验室。“我将来想成为科学家”,原来这不是一句玩笑话,此时我少了很多迷茫,离梦想很近。

恍然发现,原来这是最后一天了。老师们坐在最前面,谈着过去的经历,谈着未来的可能。现场的氛围并不庄重,同学们尽情提问,老师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我鼓着掌,坐在第二排,离讲台很近。


北京师范大学 罗小山

一周的夏令营一眨眼就结束啦!真的超级超级超级开心!是怎样的开心呢?

——是有幸听大牛们讲课,了解神经科学的各个方向,感觉自己的兴趣不再是幼稚的rosy dream;

——是有幸认识认真又可爱的助教师姐和队友们,一起听课、吃饭、讨论、闲聊;

——是第一次用英文讲文献的挑战,讲完的那一瞬间,持续的紧张被快乐吞噬……

又或者,是更多藏匿的瞬间:

比如从树上掉下来的鱼骨,未名湖暴涨的水位;比如我认为全北京最好吃的西瓜,比如第一次带皮吃的桃子;再比如,清华夜间显得格外宽大的道路,骑车回学校时忽然撞见的车水马龙的北京。

一切交织成非常复杂的感受,充实又绮丽,定格人事物景,瞬间永恒,收获载不动的欢乐。


香港大学 顾庭硕

      “生物钟是我们所熟知的重要生物行为之一。”我用这句话开始了今年八月份在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举办的神经科学暑期班的文献汇报 – 而正如我们所呈现的文献中所指出,生物钟所主导的强大得似乎不可改变的固有轨迹被某种扰动所逆转,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脑中心度过的一个礼拜也在某种意义上为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参加者开启了新的研究之旅。

      神经科学的魅力,恰恰在于,即使我们只有七天,即使我们来自许多不同的领域,如临床,生物,心理,数学等等,我们也发现我们可以有共同的研究目标。来自每一个领域的老师都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现了某一维度下的神经科学—大脑可塑性,昼夜节律调控,虚拟现实应用,动物行为学,机械力感知,神经退行性疾病……这些研究所涉及到的广泛领域,让我们所有人都在其中发现了或许仅仅一个,或许很多很多的思维火花。在和老师以及同学更进一步的交流中,我们得以去证实这些想法的可能性—它们中的很多都只是不成熟的萌芽,但讲座中出现的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我们参观到的实验室中每一位着手于实验的研究员,让我们明白正是这些萌芽在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成型,带来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一切。

我愿意相信,神经科学这一即将在未来数年迎来突破性发展高峰的科研领域,张开双臂欢迎着每一位乐于探索的人的加入。也许未来我们之中有人会再一次以新的身份回到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也许有人会带着这一周的知识和经历去更远的地方甚至是全新的领域,但重要的是,我们仍然将会像在这里度过的七天时间里一样,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交流,勇于开拓。

再次感谢让这一切发生在这个暑假的所有同学,学长学姐,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脑中心的老师们!





首页
往期回顾
通知
录取通知